当前位置

新闻

专访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无论你怎么看,战争都是邪恶的”

 

2022 年 6 月 3 日

和平与安全

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攻击后,阿明·阿瓦德于 今年2 月被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为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在俄罗斯2 月 24 日入侵乌克兰 100 天之际,联合国新闻独家深入地采访了阿瓦德。采访中,他解释了联合国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结束冲突,并为数百万被困于交火中的乌克兰平民提供支持和保护,尤其是考虑到仅仅几个月后,乌克兰就将进入严寒的冬季。

联合国新闻: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达到了100天这一悲惨的里程碑。这场战争会很快结束吗?

阿明·阿瓦德:“人们对战争将会结束感到乐观,因为乌克兰和俄罗斯都负担不起。乌克兰正遭受生命损失,医院、学校、房屋、火车站和轨道以及交通部门遭到破坏。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很严厉。

这场战争对世界也是毁灭性的。乌克兰支持着全球约 15% 至 20% 的粮食需求。这些粮食现在陷于滞留状态,我们即将迎来另一个收获季节,但我们的粮食输送渠道和供应链受到了阻碍。

我们还看到通货膨胀问题和国家拖欠债务:例如,斯里兰卡无法偿还贷款。 所以,世界的状况不太好。

联合国新闻:平民为这次入侵付出了最高的代价。许多人丧生,数百万人在邻国寻求避难。那些仍在乌克兰国内的人情况如何?

阿明·阿瓦德:有一种绝望的感觉。有近 800 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另有 600 万人在国外流离失所。 大约 1500 万人没有离开家园,但他们受到失去生计的影响,无法获得教育、医疗和其他便利设施等服务。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没有上学。

社会保障体系紧张。政府服务捉襟见肘。人道主义团体也是如此。情况非常糟糕。

在乌克兰西维尔顿涅茨克,援助人员准备分发联合国和人道主义合作伙伴提供的急需的援助。

图片:UNOCHA/Ivane Bochorishvili

在乌克兰西维尔顿涅茨克,援助人员准备分发联合国和人道主义合作伙伴提供的急需的援助。

 

联合国新闻:联合国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助撤离了被困在乌克兰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的绝望的平民。联合国目前是否有任何类似的行动,以疏散被困在敌对地区的人?

阿明·阿瓦德:我们还没有收到像马里乌波尔那样的疏散请求,但我们一直在提出请求,要求进入人们需要食物、医疗用品和其他类型支持的地区。

此外,我认为现在我们必须真正专注于应付冬天: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冬天即将来临,在世界的这个地区,冬季气温低于零度。由于许多发电厂被破坏,又失去了替代能源供应,我们需要迅速制定一项战略,在这个冬天为数百万人提供支持。

联合国新闻:您在乌克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您已经看到了这场战争丑陋的面貌。您能告诉我们一个深深触动你的同人有关的故事吗?

阿明·阿瓦德:有很多痛苦。开车经过一些被破坏的地区,我看到孩子们逃离了被破坏的家园或公寓楼,他们发现自己独自在路上,没有父母陪伴,没有监护人在身边,也无处可去。

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制止的战争的丑陋一面。

马里乌波尔的平民在联合国领导的疏散中逃离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

联合国人道协调厅/Kateryna Klochko

马里乌波尔的平民在联合国领导的疏散中逃离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

联合国新闻:关于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联合国是否与各方合作应对任何可能的威胁?

阿明·阿瓦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曾多次来到这里。他们去了所有的核站厂。扎波罗热处于俄罗斯的控制下,我相信正在进行谈判以便让原子能机构进行访问。

核电站不仅对乌克兰,而且对整个大陆都可能构成危险。因此,它们需要得到最大的关注,并且必须遵循安全程序和协议。

 

无论从战略、政治或经济角度来看,战争都是邪恶的。任何战争都没有好处。每一个人都是输家。

联合国新闻:乌克兰各地发生了多起针对学校的袭击。您一直呼吁交战各方不要伤害平民和袭击民用基础设施,您还强调,根据国际人道主义法,这些义务是不容谈判的。有迹象表明俄罗斯在倾听这些呼吁吗?

阿明·阿瓦德:我们继续呼吁俄罗斯不要袭击我们所说的民用基础设施,即水电供应设施、学校和医院。

我们将继续发出这样的呼吁,因为这样的袭击导致的逃离人数庞大且令人无法接受。

联合国新闻:最后,您还有什么想跟我们说吗?

阿明·阿瓦德:我最后想说的是:必须真正停止这场战争。世界会获益良多。

大约 69 个国家可能受到粮食短缺、通货膨胀、供应链崩溃、失业和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世界已经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气候变化,它也影响着农业和其他生计来源。

因此,无论从战略、政治或经济角度来看,战争都是邪恶的。

任何战争都没有好处。每一个人都是输家。”

乌克兰切尔尼戈夫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查看空袭造成的损失。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Ashley Gilbertson VII

乌克兰切尔尼戈夫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查看空袭造成的损失。

 

URL: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06/1104052